減煤為藍天,怎么干才好?
往年一到采暖季,對于大多數北方地區來說,空氣污染就會明顯加重。民用散煤燃燒排放,仍是這些地區大范圍重污染的主要成因。在農村和城鄉接合部,包括在市區的一些平房里,因為沒有集中供暖,很多群眾只能靠自己家里燒散煤的方式來取暖過冬,可是一燒煤,煙囪呼呼地往外冒黑煙,造成了空氣污染。那么在保證廣大群眾溫暖過冬的同時,能不能減少散煤帶來的污染,從而減少霧霾天氣呢?
今年冬天,家住北京市通州區辛各莊村72歲的黃文蘭老人終于能卸下大半輩子的重擔,再也不用了燒煤。
是空氣能熱泵,讓黃文蘭卸下了大半輩子的負擔。這些年來,北京一直在推行“煤改電”“煤改氣”,用清潔能源替代煤采暖,今年,北京市重點針對大興區、房山區、通州區等郊區居民采暖進行改造。政府經過反復比較試驗,選定了空氣能熱泵,解決農村居民采暖問題。
根據北京市的相關政策,農村地區煤改電,政府承擔房屋修繕保溫、電網改造和電采暖器的大部分費用,居民僅承擔電采暖器費用的10%。這樣一臺空氣能熱泵,就能通過電力保障8個房間、使用面積近120平米的取暖。原來黃文蘭自家砌的黑黢黢的燃煤小鍋爐房也成為了歷史,如今被改造成了干凈的小儲物間。
黃文蘭說,以前她家每年冬天至少要用5噸煤,差不多要花三四千塊錢。剛開始改造時,大家都有點不適應,擔心會多花錢。
為了說服村民們用上清潔能源,村委做了不少解釋工作。在電費方面,政府采取了補貼政策,在晚八點到早八點期間居民自付單價為一角錢一度電。整體測算下來,一個冬季,取暖費用會比燒煤時省不少。在今年取暖季開始之前,處于北京和河北交界處的興各莊村整村完成了煤改電改造,再也沒有一到冬天家家戶戶冒黑煙的情景了。今年,北京農村地區已有700個村莊30萬戶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的清潔能源改造。
冬天才剛剛開始,黃文蘭對煤改電究竟能省多少,還沒有直接感受。但是,家住北京豐臺區右安門外西三條社區的范慧琴一家卻體會到了煤改電的好處。
去年入冬前,政府把范慧琴家的煤爐子換成了新式的儲能式電暖氣。這個儲能式電暖氣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它只在晚八點到早八點之間通電開啟,積蓄能量,白天不通電開始釋放能量,保證24小時都暖和。這樣三組電暖氣,給范慧琴家三個屋子都持續供熱,用電也只是用晚上的補貼電價,一度只用自掏一毛錢。
范慧琴家從去年十一月初到今年三月底,都用上了電取暖,比市政供暖家庭還多30天,而費用方面,過去一冬用煤將近1500元,這次包括生活用電一共花了1400元。84歲的范慧琴再也不用因為取暖問題而四處打游擊了。
范慧琴所在的社區,由于歷史**原因,雖然在城區,這里仍然有100多戶平房居民要燒煤采暖,過去一到冬天,社區干部就倍感緊張。
豐臺區右安門玉林東里三區黨委書記張穎說:“煤就堆到過道里,每家都出一個洞,弄煙囪口,完了呼呼冒黑煙,每天都要檢查,七八點鐘刮著大風,拿著大喇叭就說各位注意,今天降溫了,大家生火要注意,別倒風,別煤氣中毒。每天都在查,就說不能隔三差五,天天都要查,白天查,晚上查。”
去年冬天之前,這里的128戶都進行了煤改電改造,**隱患大大減少了。今年,像范慧琴這樣的北京城區燃煤用戶大部分都在取暖季前完成了散煤清潔能源替代。為了大力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工程,北京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對管線、電價、居民用的采暖設備都進行了補貼,僅采暖設備一項,市級補貼每戶*高能達到1.2萬元,此外還有區級補貼。
北京市環保局大氣環境管理處副處長曾景海介紹:“2012年我們全市的燃煤消費總量大概是2270萬噸左右,初步估計,今年的燃煤消費總量可能會在400萬噸左右。剩下這400萬噸大部分應該是現在還暫不具備條件改造的一些山區,一些村的散煤。”
在北京大力進行去煤化的同時,天津地區將全市121萬戶城鄉散煤“清零”任務由3年改為2年完成。而河北省截至10月底,完成通氣通電戶數233.9萬戶,與180萬戶原計劃相比,超額完成近30%。峰峰煤礦是河北省邯鄲市的一個大型煤礦,以前,煤礦生活區的采暖都靠購買自產的煤,今年冬天,生活區里30%的用煤單位都不再用煤,用上了電取暖。
適逢大氣十條的中期考核之年,京津冀三個地區都卯足了勁超額完成既定目標,保定、廊坊等環京區域也被劃為***禁煤區。但是在強力推進煤改電煤改氣的同時,還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穩步推進,比如管網鋪設是否到位,天然氣、電力是否能夠供應得上,能不能保障老百姓溫暖過冬,這些工作都需要考慮周全。
減煤工程,在京津冀地區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但今年這次卻是史上*大規模,這幾年的減煤工程到底對大氣治理有沒有效果呢?
曾景海說:“燃煤它主要產生這么幾種污染物,**是顆粒物,**是二氧化硫,第三是氮氧化物,我們通過煤改氣,煤改電這么一個措施,對于顆粒物來講改成燃氣之后,或者改成電以后基本上是近零排放。二氧化硫雖然天然氣當中含有一部分硫,但是它的濃度也非常低,所以說也可以看作是近零排放。”
從2013年到2016年,北京市二氧化硫濃度從2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10微克/立方米,今年截至10月底,二氧化硫累計濃度下降到了 8微克/立方米,同比去年下降了11.1%。而整個京津冀地區,2013年到2016年內二氧化硫濃度下降超過50%。
那么,燃氣釋放的氮氫化物也會比燃煤時少嗎?在供暖季開始之前,國家燃氣用具質檢中心的研究人員對天津一戶居民家中的燃煤煙囪排放物進行了檢測,氮氧化物大概是在100PPM左右。由于居民家中尚未通天然氣,在國家燃氣用具質檢中心實驗室,研究人員對該居民家中安裝的同款燃氣爐也進行了排放檢測。
國家燃氣用具質檢中心研究員張楊竣說:“這個燃氣爐是在額定滿負荷情況之下運行,它的出水溫度是80度,回水溫度是60度。其中它的氮氧化物是在50PPM左右。”
實驗表明,氮氧化物在燃氣爐中的排放遠小于燃煤爐中的排放。
而為了防止大型燃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過量,在北京地區,還針對已經在運行的大型燃氣鍋爐進行了低氮技術改造。位于豐臺區的一個大型燃氣鍋爐,在2015年時就進行了低氮技術改造,如今運行期間氮氧化物排放量一直維持在75毫克每立方米。
今年入冬以來,很多人都能感受到京津冀地區的藍天數相比于往年有所增加,嚴重污染天氣有所減少,環保部11月23日發布的*新數據也表明,自10月1日以來,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了15.8%。專家認為,大規模的減煤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今年的預報也是一個暖冬,就是一個弱的暖冬。實際上跟平均的氣象狀況差不多,也就是說,對于污染物的擴散是不利的,但是今年峰值都沒有達到往年的高度。重污染怎么形成的,它起源于周邊向你的輸送,就相當于給城市蓋上一個蓋子,蓋上蓋子以后,底下很多的排放源,污染物就擴散不出去了。從這個角度來看,京津冀地區協同的控制措施,還是有效的。我們主要采取了冬季煤改氣、煤改電,這個措施是有用的。”
煤改電煤改氣有用、有效,但是冬季采暖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問題,專家認為,保障老百姓溫暖過冬是前提,工作要做細做實,政策要長久持續,這項工作才能真正利國利民。
大氣治理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很多措施聯合發力,才能夠擊退霧霾。京津冀地區聯動減煤就是措施之一,煤改電、煤改氣,不僅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而且也提升了百姓的生活品質。長遠來看,相比把煙煤換成“無煙型煤”,直接用清潔能源替代燃煤,無疑是解決散煤污染的治本之舉。但是,散煤污染的治理畢竟是一塊硬骨頭,涉及清潔能源的供應,也涉及基礎設施、能源價格等多種因素,各個地區的情況也有所不同,需要精準聚焦,持續發力,在保障老百姓溫暖過冬的情況下合理地規劃,堅決地執行,一步一步來,我們才能打贏藍天保衛戰。